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十分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 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 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 000 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即中国园林体系。以山水园林为基本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有4 个主要的风格特征: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些特征也一直被现代园林所借鉴学习并加以改进丰富。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演进过程, 是伴随着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历史过程的.中国古典园林持续演进的契机就是封建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即是说从人类社会的自身发展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尊重的最重要的准则就是和谐.这种和谐不仅包括了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了人和自然、各个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这种对和谐关系的强调可以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体现出来,同时也代表了当时人类世界观、哲学观和审美观。无论是代表宗教、哲学的寺观园林,或是代表政权统治的皇家园林,又或是体现个人审美的私家园林,都从形制和内涵上证明了这一观点。可以说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的4个主要风格特征中“,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最主要、最重要的, 其他3 个特征可以看作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延伸。《园冶》云“: 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陪山以房廊。”在代表不同阶级, 不同性质的各种中国古典园林里面, 都遵照“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这一原则。虽然在空间布局、结构构筑和细节设计上 3 种园林都各有迥异,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们都是辩证统一的。当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源自于古中国园林设计师对自然纯朴的理解。
皇家园林又名苑围、宫苑,为皇家所建,是供帝王居住、活动和享乐的园林。如北京的北海、、景山、故宫御花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它们占地规模浩大,空间布局复杂,园中建宫,园中设园,构成庞大的综合性园林体系。
皇家园林建筑形式多样,宏伟高大,功能齐全,富丽堂皇。皇家园林纳历代艺术之精华,收天下南北之美景于一体,成为时代造园的顶级之作。
这主要是指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学士,在府宅附近辟地建造供自家居住和享用的园林,是私家园林的主要类型。府宅园林分布以江南之地为多,尤其苏州、扬州、无锡一带更为集中。北方地区如北京的王府花园、山东曲阜孑乙府的后花园等。府宅园林地域范围较小,且大多建于城市,环境的限制使其在环境气氛的创造和处理上,更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追求,注重构图,突出主题,建筑点缀,山水为主,意境淡雅,诗情画意浓厚,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相对要求更高。
在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扬州大明寺东院等。寺观园林服务于宗教活动需要,其目的是创造修身养性的氛围,因此表现出幽静肃穆、超凡脱俗的意境,在都市之中人化出景色优美的自然情趣,将人间喧嚣置之度外,以张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文化内涵。
在封建社会祭天祀地的坛庙、祭拜祖先的祠堂以及历史名人的祭祀场所,也往往附设有小型园林。如北京社稷坛(现改为中山公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孔庙等都有这种园林。成都的杜甫草堂和眉山三苏祠本身就是把祠堂与园林融合在一起的祠堂园林。
庭院园林是指在衙署、府宅等建筑物之间,庭院空地或天井之内,置少量假山、水池、花木之景,以美化庭院而形成的微型园林。如北京恭王府西路天香庭院中的翠竹、假山等。该园林形成于主体建筑之间,规模小,结构简单,具有依附性。
这种园林是指在城市内部或城郊地区,兴建亭、台、楼、阁、桥、堤等建筑,塑造山、水、林、草等景观,面向社会民众的园林。如唐长安的曲江池、南宋临
历史上在一些名山胜境之处,文人墨客相聚或众人游览观景,由此而形成距城市较远、范围较大的自然园林。如浙江兰亭位于距绍兴卫2.5km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现存的园林于明嘉靖年间重建。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这是封建礼教在园林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这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江南园林自唐宋以来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圆风格。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园林建造并非通常工匠的手艺可为,而是一种风雅的举动,除了物质的景观建筑外,园林的建造还包括诗文、楹联、匾额、绘画以及园林的陈设、鉴赏、游观等各项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的古典园林又称山水园林,向以自然山水或写意山水著称,这一特殊风格,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就已有了雏形。但若以地域划分,南北又有差异,北方视野开阔,故多筑高台以眺望;南方水泽密布,故常建轩阁以观景。综合来讲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吴王姑苏台开始就奠定了山水相依、自然浑朴的格局,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每朝每代都有特色鲜明的园林产生。本文就中国古典园林的发 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1 汉代园林 汉代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各种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园林艺术亦是如此。汉代不仅有汉武帝广袤壮观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还有袁广汉、梁冀等富豪摹山范水的私家园林,但是由于一般的地主阶层和平民尚未将筑园提上议事日程,所以汉代园林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贵富们修造园林不仅为了游乐玩赏,而且还带有扩张地盘、开拓生产的目的,因此他们往往把园林建于郊野之地。如汉初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的兔园、东汉恒帝时外戚大将军梁冀以及袁广汉的园林,都占有方圆数十里的地面。就园林艺术而言,汉代各种园林强调对真实山水的利用和模仿。梁孝王的兔园有百灵山、落猿岩、雁池、凫渚;梁冀“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袁广汉则“垒石为山,聚沙成洲,引水
入园中,激水为波 潮。” 上林苑 汉代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而上林苑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园林。上林苑位于长安之西,本属秦时旧苑,汉武帝刘彻扩建,南傍终南山,北滨渭水,华丽而庞大。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此写有《上林赋》,详细地描述了上林苑的地理形胜、山谷水泉、宫阙楼阁、果木花卉及天子射猎之盛况。严格说来,上林苑与后世专供游赏的园林性质不尽一致,它的建造在相当程度上还存有早期园圃生产经营的目的。作为宫苑,它还供帝王田猎弋钓所用,因此园内珍稀动物、罕见植物不可胜数。但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汉代的园林建设尚未着力于景点的规划和景观建筑的修造,因此虽然有“重坐曲阁”、“步榭周流”,却并未细微发掘其园林功能的意义。然而,与以猎野兽飞鸟为趣、以纵情声色为乐的商纣王相比,汉武帝的上林苑毕竟增加了不少景观建筑和园林生活的内容,多少显示出对大好河山的依恋。这种完全凭借天然山水修建而成、或摹写真实山水的园林,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生长,更有益于花木禽兽的生长繁殖,表现出当时园林较少观赏目的,更多自然经济性质的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上林苑是中国古典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囿与台(名解)4、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囿:行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 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 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 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 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 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于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有以下几种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采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手法造园。园林不在大小,都强调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大观园属大园林,然而在观览中,又不断出现幽趣小景。像颐和园万寿山上出现谐趣园一样,那就是寓动观中以静观所在,游人在此可以得到调剂休息,不能老是走着看景,也要驻足领略静观的妙趣。园林离
个人愚见不外乎园林中的那几种造园要素,山石、园林建筑小品,水体,植物等等那些在学校已经让老师给耳朵磨出茧子的东西,且因势利导地将其组织在一起而创造出的一些景致,也可说是一种排列组合。这些要素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尤其是植物。园林、园林,贵在其中有一个林字,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决不可缺少的、也是绝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不管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现在的中国园林人要想在世界园林界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学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是不的两个体系,不同就不同在对园林的诠释上,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人定胜天,这也就造就出西方园林中的大的绿地模纹和类似凡尔赛宫的被剪成圆柱体的树木排成的树阵的出现,而中国的园林中出现大块的模仿山势的假山,曲折的小路,以及四季多变且模仿自然植物群落中的林冠线和林缘线的植物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是西方园林所不能匹敌的,不光是造景本身,其中所蕴含的寓意也会让人有一番回味。像南方私家园林中最常见的竹与石的搭配,白墙上攀爬的枯藤等等,无一不让人觉得很有嚼头,还有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恭谦,松柏的傲骨,牡丹的富贵等等,植物在这里被古人们赋予了人性化的品质,是中式园林中的又一层含义,这是西方园林所欠缺的。 在九十年带初的中国园林建设中,我们看到了不少运用西方现代园林中有关平面构成技法所造就的一大批广场,游园,其中一广场为最。出现了中国园林所没见过的树阵,大草坪、大模纹、大面积广场铺装(据说还有能和广场面积差不多的)等新的造景手法,并风靡一时,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开始纷纷效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技法却没了踪影,荡然无存。 好在这几年,中国的园林人终于有所醒悟,这还得亏是日本现代园林给我们提的醒。日本古典园林完全是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它不是单纯的抄作业,要不日本的现代园林很可能也是大广场,大草坪了。他兼收了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意境,加入了西式园林中的平面构成手法,糅合在一起造就了日本现代园林景观 ,摒弃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小家子气,加入了西方园林中的恢宏大气(但不是傻、大、粗),很适合现代城市的口味,不显得十分突兀。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的是神、势、气,中国艺术历来主张师法造化,观象于天,观法 于地,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②,古代中国先哲们的时空观是互补共生的,并不像西方近代哲学和科学将时间与空间割裂开;这种古代中国的艺术哲学是一种朴素的整体美学观。其艺术创造追求于象形、图解,追求术而不作,慎终追远 ②。因此特别强调精神,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主体的思、品、悟;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及文化传统的原由③。 我们都知道研究中国古典艺术必然牵涉到意境一词,意境一说最早可追溯至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知来冥境,得玄即真④。按字面来理解意即意象,属于主观范畴,境即景物,属于客观范畴,也谓哲学中常提到的能指与所指。但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却认为: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故能写真感情、真景物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④。然而,意境作为一个更加具体的美学概念,不能被简单的看作是意与境的叠加,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心理学和哲学意味,它的包容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旧时官僚地主建造园林常用园的“豪华”来相互夸耀,园中山石的奇特,花木的名贵,亭阁装修和家具的精美,都成为沽名钓誉的手段。此外,为标榜清高,附会风雅,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书法、绘画、诗文等也成为园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豫园不仅有大假山、玉玲珑作镇园之宝,而且还集多种艺术于一体,屋顶的泥塑、墙上的砖雕、家具门窗的木雕等工艺水平都相当高,随处可见,匾额和对联也无处不有,它们既点染了意境,又加深了园林的意趣和韵味,更为园景增添了光彩。 苏州“沧浪亭”石柱上有一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其上联是集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中的上句;其下联是集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中的后句。这一集句联配得天衣无缝,既突出了欧苏两人的友谊,又将园林风景同历史上的诗人文豪直接联系起来,实是难得的佳联。 江南园林往往面积比较小,为了在有限面积内使风景丰富多彩,并富有变化,往往通过各种手法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上海豫园也是如此,为了追求小中见大,通过对比、分割景区的方法以及借景、对景等手法,使园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具有无限空间之感。豫园分为7个景区,每个景区不但大小不一,而且各区都有其主题,都有其个性,如:仰山堂——城市山林,倒影翩翩; 万花楼——繁花似锦,古木参天; 点春堂——水中戏台,空中楼阁; 会景楼——曲栏围池,白石浴水; 玉华堂——江南名石,风华无比。豫园中最有名的小中见大的杰作就是鱼乐榭前隔水花墙下的流水,经过其一隔一弯,使人感到其水流源远流长。借景也是达到小中见大的一个手段,园中的大假山,借来黄浦江之景,大大扩大了视域和景深,另外快楼、会景楼、得月楼等同样都是借景的杰作。 还有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享”,亭居水涯之上,突出其中,亭前水波清澈,涟漪荡漾,似有汪洋之感。分析其产生汪洋之感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它聚而又断,岸处做了数十个小小的水湾头,有两处还设有小桥;其二是它的池岸叠石,似有太湖之岸的意境。 我国古典园林十分强调意境,品评一个园林好坏与否,首先就要看这个园林意境的表达。那么什么是意境?简单明确地说:境指客观的景物,意指主观对景物的情感寄托,所以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物质来表现精神,也即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正像写诗作文一样,在设计园林时,首先思考的就是意境问题,这就是说“意在笔先”。关于意境一般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l)表达自己的生活理想 如苏州留园东部有著名的“留园三峰”,据谙熟内情的老人言,冠云楼前的冠云、峋云、瑞云三座湖石,其名取的是园主盛宣怀三个女儿的名字,盛宣怀所以要不遗余力地罗置这三块奇石,其原因之一是盛与三个女儿有着深厚的父女之情,为了能和女儿们朝夕相依,见石如见人,所以列石于楼前。据传后因三女瑞云早亡,盛宣怀就令人凿去瑞云峰顶部的湖石,以示哀悼。 (2)表达某种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 ——颐和园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因此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下面我们就透过颐和园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1、效法自然的布局颐和园中布置的许多风景点,处处景色都不相同。这些风影点,用楼、台、亭、阁、斋、堂、轩、馆以及曲槛回廊等建筑物和假山花木等分别不同的地位组合而成,类似自然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
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2、诗情画意的构思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3、园中有园的手法“园中有园”,是颐和园设计布置园里风景时继承传统、利用自然地形的很好例子。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原来就有一处地势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造园工匠就利用了这一地形,布置了一处自成格局的小园“谐趣园”。当人们从万寿山东麓的密集宫殿区或是从后山的弯曲山路来到这里的时候,进入园门,好像又来到一处新的园林中,建筑气氛、风景面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园中有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这手法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一突出的特点。 4、建筑为主的组景由颐和园可发现,虽然古代园林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 、单项选择题 1、(B)时期起,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 A ?商周 B .春秋战国 C ?秦汉 D ?唐宋 2、中国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 D)时代 A ?秦汉 B ?唐宋 C ?元朝 D ?明清 3、下列园林属于私家园林的是( A) A ?拙政园 B ?北海公园 C .南京中山陵 D ?颐和园 4、象征人品清逸,气节高尚的是( C) A ?莲花 B ?兰花 C ?竹子 D ?紫薇 5、(A)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我国最大木雕佛像 A ?普宁寺 B ?普远寺 乐寺 D ?天津阁 6、留园东部以景色为(A )主 A ?建筑院落 B ?山水枫林 C ?田园 7、我国皇家园林中最完整,最典型的是( D) A ?北海 B ?避暑山庄 C ?郭庄 D ?颐和园 8、我省的(D)规模大,保存好,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 A ?汪庄 B ?莲花庄 C ?沈园
D ?绮园 9、江南奇石“冠云峰”在( B ) A .苏州拙政园 B?苏州留园 C .杭州竹素园 D ?上海豫园 10、下列景点,依次属于颐和园、沧浪亭、清晖园的是(B) A ?佛香阁、大戏楼、六角亭 B ?十七孔桥、香山楼、澄漪亭 C ?佛香阁、六角亭、香山楼 D ?十七孔桥、大戏楼、澄漪亭 11、中国古代营造园林,早在(B)时期就开创人为造山的先例 A ?商周 B ?秦汉 C ?魏晋 D ?唐宋 12、杭州西湖主要运用了(C)的理水手法 A ?掩 B .挡 C ?隔 D ?破 13、水榭要(C)面临水 A ? 1 B . 2 C.3 D.4 14、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扬以假山,该假山的构景作用是(B) A .透景 B .抑景 C .借景 D .障景 15、无锡寄畅园因园外惠山的景色而显得更加秀丽。产生这一效果的构景手法是(C) A .夹景 B .抑景 C .借景 D .障景 16、坐在苏州网师园的集虚斋内,透过月洞门可见园内的假山、花木等美景。该月洞门的构景作用是(D) A .夹景 B .透景 C .借景 D .框景 17、在上海大观园内,登大观园可观赏怡红院、潇湘馆,同样,登怡红院,潇湘馆也 可观赏大观楼,这种结构景手段称( A )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兰台世界2012·8月上旬 时间都相对比较短,而且写在丝帛上的文字容易失色,遇水则更难以保存。另外,加之丝帛的昂贵,以丝帛作为载体的文献相对较少,保留下来的也不是很多。作为影响最大的载体——— 纸,虽然书写简易,保存也相对容易,但由于纸张本身所具有的酸性,直接影响了文献的保存寿命。近年发现,世界各图书馆的藏书都存在着纸质酸化的问题。中国古代的图书,即使只藏而不用,并且有相对良好的保管条件,也不能阻止纸的变质。 2.意外因素。意外因素主要包括火灾、水祸、遗失、盗窃等造成文献资料的毁损、丢失。罗继祖在其《书厄十例》中指出“水、火、兵燹、不肖子孙之挥霍、无知奴仆之盗窃”这几种意外,其中兵燹我们专列出了战争因素,因为它是中国图书遭厄的主要原因。在其他几种意外事件中,在历史上火灾造成的 后果相对比较严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时,宫中意外失火,火势蔓延至昭文馆、集贤院、史馆这崇文三馆,其中所藏之书多被焚毁,损失惨重。其后经恢复和补充,仁宗时期,藏书才有大幅增益。尤其是仁宗时期翰林学士张观、李淑、宋祁等人的文献整理和目录集总工作的开展,加之王尧臣、王洙、欧阳修等 人后期的努力,使秘阁藏书有了系统的管理,也有了可依循的崇文总目和新崇文总目。后崇文馆多次失火,书籍补缺全靠崇文总目。明初所修的《永乐大典》,共有正副两部,清代嘉庆二年清宫失火将正本烧毁,副本则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水祸,如唐高祖李渊命宋遵贵将古籍由洛阳船载运往长安,途中遇黄河砥柱,书籍百分之八九十全被水漂没。至于遗失和盗窃,波及范围相对较小,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的受体居多。 无论是文献自身的原因,还是一些意外突发事件的发生造成的书籍损毁,在整个书 厄史中占据的位置还不是太重要。 除以上政策、战争、文献本身和意外情况这些原因外,其实一些社会性的因素也在书籍的遭厄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文献保护技术。从先秦有了文献典籍开始,如何 保存书籍就成了各个时期都需要研究和尝试的一个问题,其实古代劳动人民在这方面还是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的。比如在墨的使用、防蠹纸的应用、辟蠹药的发明、藏书处的选址、书籍的装帧,还有书籍的管理等等方面,都有过进一步的尝试。但是,毕竟古代的技术还没有达到现代的水平,书籍被虫 蠹、因潮湿书籍损毁的例子很多。还有资金和人才的因素。从前文的阐述中我们发现书籍的搜集整理乃至科学归类,都需要有专门性的人才和足项的资金作为支撑,清代《四库全书》 的编纂就汇集了朝中一大批以纪昀为首的学士,朝廷也在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一旦这样的基础没有实现,书籍的基本保护将面临重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图书遭厄的原因很多,但以政策性禁毁和战争战乱为主。其实中国的图书灾难主线呈现出了一种历史性的循环往复,即书籍随王朝的兴亡而盛衰变化。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根源于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封建王朝、贵族家族、名望家族的图书馆与他们的命运休戚相关,这一联系使图书的命运紧紧系在了这个王朝、这些家族的兴亡上。所以,根本性地解决图书免遭厄运的方法,就是要剥离二者的依赖性,使图书事业具有生命上的连续性。这一点经验对我们现代图书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宝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中华书局,1959.[2]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M].商务印书馆,1955★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中国古代园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单一的作为建筑形式的存在演变为集绘画、 雕刻、山水、建筑以及诗文等各种艺术形式综合体的存在。中国古代园林这一融汇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无论是在我国建筑史还是艺术史上,中国古代园林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 古代园林仍能寻觅到其踪迹,有的已经变为断壁残垣,成为大众瞻仰凭吊的对象,例如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曾被喻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有的避开了历史与战争的冲刷幸运地保存下来,成为当地著名的景点,供大众参观游览,苏州园林便是其典型代表。为了使大众能够更全面更清晰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在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历史的基础之上,有必要对我国古代园林的类型及设计特点进行探析。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历史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萌芽期———转折期———繁荣期———衰落期[1]。 1.中国古代园林萌芽期。中国古代园林这一发展阶段时间段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采用的是分封制,各封建奴隶主在自己属地划定特定的区域,依托自然环境或种植刍秣、饲养马匹;或兴土木,围场狩猎,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这种在奴隶主属地被称之为囿的区域是中国最早园林的雏形。秦汉时期,出现了苑这一形式的建筑。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至汉代建宫设苑不下三百处。 苑已经具备了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些重要特征,由囿到苑的转变昭示着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 2.中国古代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思想上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方面,政治上的分裂致使中央集权被削弱,豪门士族势力迅速崛起。豪门士族为彰显身份地位,纷纷创设原本只属于中央政府的园林,致使民间私家园林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加之社会的动荡,使得佛教与道教流行,带动了寺观园林的兴盛。民间私家园林数量的增多,寺观园林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到繁荣的转折。 3.中国古代园林繁荣期。隋唐至清中期是中国古代园林最为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富足。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文人富商,纷纷自建园林。 隋唐至清中期的园林展现出的最大特色在于,将诗画等艺术形式融入到中国古代园林的 类型及设计特点 □卜荔娜 ———以苏州园林为例 档案博 览 Dangan Bolan 53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自然式的园林风格。2、园林建筑为主体。 3、富于诗情画意。 4、注意意境的创造。 国外传统园林: 1、日本园林“缩景园”。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 日本石灯笼注重植物修剪整形,日本的“枯山水”以石代山,以砂代水。日本园林常用材料有:石、砂、水、植物。山上的植物用青苔小草代替。 2、意大利“台地园”,规则式风格。 水景有水池、喷泉、壁泉、跌水、雕塑(多是人物雕塑)方形圆形圆锥圆柱动物。两条轴线交叉处往往会设景(水池花坛雕塑等)。 3、17、18世纪的法国宫苑园林(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 4、英国风景园(自然风景园) 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对人工痕迹和园林景墙均以自然景区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段,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园中自然水池。 5、西亚园林 古埃及,巴比伦空中花园。 6、西方近现代园林 纽约中央公园欧姆。斯特德近代园林之父美国建立第一个公园。黄石国家公园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 中国王晓俊景观设计步移景异
私家园林:外观上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外取山姿山容、气势风韵,进行艺术的概括提炼。园中植物以单体欣赏为主。楹联碑刻起润饰景色,提示意境的作用, 黄石阳刚之美 湖石阴柔之美 明朝的拙政园 扇面亭美人靠梧竹幽居 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础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按园林布置形式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按园林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按地域分为江南园林(苏州)、北方园林(北京)、岭南园林(深圳)、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按使用性质分为宫廷园林,、府园(宅园)、陵墓园、公共园林。 青芝岫又名败家石(米万钟的勺园) 拙政园的小飞虹商的万里长城 汉武帝上林苑“一池三山”池指大海,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1、生成期(商-汉)建筑宫苑。2、转折期(南北朝)自然山水园。3、全盛期隋朝的京唐大运河,隋唐的“山水建筑宫苑”唐宋的“写意山水园”。4、成熟期及成熟后期南宋的山水宫苑元明清的建筑山水宫苑江南私家园林 宋徽宗瘦山艮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1.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是什么?其中的一个源头囿产生于何时? (1) 2. 秦汉时期注明的建筑宫苑实例有哪些? (1) 3. 中国的私家园林形成于何时?当时着名的私家园囿有哪些? (1) 4.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5. 中国的寺庙园林形成于何时? (2) 6. 唐朝的着名帝王宫苑和郊野别墅有哪些? (3) 7. 唐朝着名的自然风景区有哪些? (4) 8. 北宋时期最着名的人工山水宫苑是哪一个?它的大体布局是怎么样的?.. 4 9. 《洛阳名园记》是一本怎样的书?他的作者是谁? (4) 10. 清代北京城内外的主要帝王园苑有哪些? (5) 11. 颐和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是讨论其造园艺术手法。 (5) 12. 避暑山庄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 (8) 13. 试论圆明园的造园艺术手法? (10) 14. 拙政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 (11) 15. 《园冶》是一本怎样的书? (12) 1.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是什么?其中的一个源头囿产生于何时? 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避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四周围墙,养禽兽专人管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灌溉,也有一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备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 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成为园林最早的构筑物。 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 囿产生于商殷时期。 2.秦汉时期注明的建筑宫苑实例有哪些? 秦代 咸阳宫 阿房宫 兰池宫 汉代 上林苑 建章宫 长乐宫 未央宫 3.中国的私家园林形成于何时?当时着名的私家园囿有哪些? 汉代 兔园 袁广汉园 4.魏晋南北朝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一:综观此时的园林,有若自然成为园林创作的原则,园林的主体经常是山水,所以将此时的园林称为自然山水园.此时期的园林在园林史上的地位是:是我国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转变的时期,变汉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的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一.中国园林的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 1 自然山水i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2建筑风格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
中国古典园林同步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填A 错误的填B,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欧洲、西亚、中国被推崇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2、欧洲体系园林以“规整和有序”为园林的艺术特色。() 3、园林中的厅堂一般坐南朝北。向南望,是全园最主要景观。() 4、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假山假水较多,圆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 5、西亚园林体系强调水法,把水当做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 6、苏州环秀山庄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7、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入转折期,官僚、文人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 8、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官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9、北方园林是以西安为代表。() 10、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几何美。() 11、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刻石内容多引用前人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具有点景的作用。( ) 12、北方类型的园林也称黄河类型,按气候带划分也可称温带园林。() 13、岭南类型园林造园条件比南、北方园林都好。() 14、春秋战国时期,园林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15、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16、岭南类型的园林也称“广东类型”,按气候带划分可归类于“亚热带园林”。() 17、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期。() 18、游览古典园林讲究“游”与“停”的结合。() 19、园林中楼阁类建筑,可以说是全园的野境、画境、意境的汇集点,堪称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是大可驻足的重点游览点。() 20、无锡寄畅园是取苏东坡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21、园林中的假山一般有石山和土山两种。() 22、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的根本目的是起到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的作用。叠山的石材主要有两种:一是浙江武康的花岗岩,质地坚硬,用于假山的基础部分,称叠脚。二是太湖石,置于假山的上部,供游人玩赏品味,称收顶。() 23、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廊然大公均为仿无锡寄畅园而建。() 24、“亭”古代就有停止的意思,它是供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景色的地方,因而亭的四周景色往往相当优美,是观赏景色的佳境。() 25、公元前11世纪,秦始皇曾建“灵囿”。() 26、在园林中,轩一般指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建筑物。() 27、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28、园林中的桥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29、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