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候有个造园的专家,名叫计成。据说这个人造出过不少好园子,很多文人墨客都想找他。
但是一个人本事再大,园子也只能一个一个的建。计成觉得好东西应该大家一起分享,于是就自己写了一本书,名叫《园冶》。
写书之前,可能这位计成先生比较能掐会算,早料到有些人看书会很潦草:只看个开头看个结尾,就算读完一本书。
于是,为了能让更多人知道精髓,他就想了个法子,把造园的核心秘籍放在了这本书的结尾。(这样总不会错过精彩内容了吧。)
他说园子虽然有墙挡着,但是墙外的好看景色,总是能借来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并且借来的景色还倍儿显珍贵,就比如“书非借不能读”一样。
借景还分:借远处的(远借),借近处的(邻借),借头上的(仰借),借脚下的(俯借)。
隔壁老王的红杏开满枝头,不小心翻墙横斜过来一枝,带过来可不仅是视觉效果嘞。 更多的是超值赠送的心理满足啊。
因为,不管老王费了多大劲,施了多少肥,除了多少草,这些都跟我没关系,不用费我一分一毫力气,就能赏着如此好春光。
这就是为什么说:借景用的好,不仅满园生辉,还能带来“借了不用还”的心理附加价值,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运气好了遇着晴山耸翠的秀丽,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用借景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
计成一定是想说:乃们要不拘泥于眼前的景色,翻出墙去,外面天大地大,幅员辽阔。不忽视万物山川,不小看一草一木。
山峰,湖光,塔影,月光,云海。好的景色,好的声音,好的气味,喜欢了就想办法借进来,不喜欢就遮盖掉,就这么简单。
其实园林一点不高深,关注李望月(ID: liwangmoon )就知道啦,简单易懂。
“借景”是中国园林的伟大智慧,直至今日,“借景”的手法在项目中依然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以下,针对古典园林与现代项目来解答这个问题。
这两种方法经常同时运用,相辅相成。唯一不同的是,凡景观项目都一定会有“借景”,而“造景”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不出现的。
以两个项目举栗子,一个是古典园林,一个是现代景观。来感受一下“借景”的智慧。
在古典园子中,廊子、桥、亭子、以及墙上的洞洞,窗也好,门也好。他们的存在往往构成了园子主观赏路径,一来遮阳避雨,而来休憩观景,有了他们,不需要人的指引,你就可以从各个优秀的角度观赏园子营造。
来源:全景网 拙政园 曲廊回转,与周边茂盛的植物模拟密林中曲径通幽的意境。
此处不一一展开,其他回答中也有类似图片可以参考,如果有机会可以再详讲古典园林取景构图的艺术。
美图先上为敬!以下图片均来源:奥雅设计 公众号,摄影:存在摄影 琢墨摄影
看完这些图,我想知友们大概能够感受到何为“借景”,也大概能够理解上文所说的“借景”是必要手法,而造景可有可无。
来细说这个项目吧。这个项目位于西藏鲁朗林芝,在这个地方做项目主要有三个特点:
像这种地段,是最适合“借景”不过的了,说白了,没有太多的景观营造,只是造一些路啊,平台啊,带着游客进入最佳的观景角度,充分将当地的美挖掘出来,
同时,因为当地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施工材料运送进来成本贵的吓死个人。
所以设计团队就地取材,把当地有特色的石头啊,农民伯伯的柴火啊,地上的废枝杈啊,全部运用上来,连草都是撒的草籽,让它慢慢长(一是草皮运过来贵,二就是生态太脆弱了,怕长不好,一格一格的,有的绿了有的黄了,多丑啊!)造价低至113元/㎡!
在现在生态景观呼声越来越强的大潮流下,做“在地景观”,做真正有场所精神的景观,将会越来越考验设计师“借景”的功力!
景观设计做到极致,趋势一定是最小程度地改变当地环境,通过“借景”、“就地取材地造景”等巧妙的手法,去引领来访者最大程度感受当地文化、美景。
的回答已然能让人心服口服,我这样不学无术小透明的回答就索性不走严谨学术的画风了。
多年前看过一部国产电影,里面的台词通俗易懂,虽不是直指园林借景的相关内容,但这样一段,不仅用最简单的对话形式讲出了那种智慧的特点,还指出了对这种特点所存在的三种境界层次。
对比于所存在的千万种造景造园的骚操作和炫技,我认为,借景所求,并不是无景可造前提之下的备选方案,而是在人剑合一之后,心中无剑,手中亦无剑,无招胜有招之妙。
借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就是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借用远处的景致。如苏州拙政园,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秦汉时期造园,均选山川秀美之地,大兴土木,借景?不存在,哪里美哪里圈起来。太液池上练个兵也是极好的。
唐宋以后园林逐渐有制,园林规模不若秦汉时宏大,但有钱有权的领导们喜奢华,爱搜集。艮岳中集天下美物于一体。喜欢什么,运过来即是,借他做甚,再不济。画出来吧,这千里江山,总归是我的。而吾等草民虽囊中羞涩,但向美之心亦然。无法,偷而效之,于林间溪畔筑庐,借山光月影,或于市井做壶中天地。影影绰绰,有了借景的形容。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成熟,地价昂贵,造园所费颇多。以个人之力尚不能造十全园。加之园林流派在各自领域均有极大的造诣,以及公共园林的出现,借景的产生势在必行。借天光,借月色,借好雨,借东风。借一切可借之景,赏万物变幻之美。
园林之美在于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在于善于总结的中国匠人,在于被美景养的眼光刁钻的园主人。借景是水晶上折射的光,因借生景,顺势而为,是为借景之精髓。
借景是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其中多见于私家园林,其原因很好理解,占地小规模有限。通过借景能很好的从视觉上造就园林与周围大环境的无缝对接,即以小见大,于有限见无限。
借景目的不仅在于对景物的补充,而且更重要的是对空间尺度的延拓。隐去院墙,好似身处幽静的山林之中,回味悠长。
看了大家的答案,大多都在说南方园林,相对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当然也有借景的现象。南方园林大都精致巧妙,每一丈方台上的亭角,每一尺楼阁下的水榭,都令人心出神往喜出望外,乃至每一寸细节的刻画都令人叹为观止。到北方园林中,除了有同南方向近处的树,塔,山坡借景的情况外,还会有向远处的城市,湖泊,乃至山峰借景的现象。因为北方园林更显宽广大气,所以借景对象的浩大或广远,自然不会扰乱其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