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及龙泉山辖区范围内各区(市)县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目前研究团队登记了500多种木本植物,初步建立了龙泉山木本植物数据库。
在此过程中,公园人工造林的自然参照对象也有了新发现。除了群落结构完整、物种丰富的天然常绿阔叶林,调研团队还发现成片分布的天然落叶阔叶林约100公顷,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受破坏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群落结构完整,包含麻栎、栓皮栎、黄连木等40余种乡土植物。发现林龄超过70年的人工柏木林约1.5公顷,历经多年自然演替,群落中已出现宜昌润楠、小叶青冈、灯台树等阔叶树种,灌草层出现众多喜阴湿物种……这些不仅被写入龙泉山植被大家庭的“家谱”中,还为公园“增绿增景”恢复地带性植被、营建近自然森林提供了理想的参考对象。
3年时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植物本底初步摸清。初步分析认为,龙泉山分布有高等植物约170科571属951种,其中本土植物500余种。针对调查统计的乡土植物,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乡土植物的保护与繁育研究。
“主要研究乡土植物的野外种群分布现状,并根据野外群落结构特征和自然更新特点,开展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张林告诉记者。
当下,调研团队已筛选出大叶桂樱、小花花椒、梭罗树等122种具有生态造林和城市绿化利用前景的乡土植物。张林透露,2020年开始,研究团队搜集到了南酸枣、雅安琼楠等十余种龙泉山本土植物的种子,进行了人工种子破除休眠实验,观察乡土植物种子发芽情况。2021年,还与龙泉驿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水蜜桃产业园管委会、龙泉驿区农司合作,将部分繁育的种苗进行了下地栽培,目前正在监测其生长情况。
张林表示,通过后期的研究,希望能形成龙泉山乡土物种的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为规模化营造林提供种苗,为即将实施的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龙泉山森林绿道建设等提供资源,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增加更多的“龙泉山元素”。
接下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还将持续推进“天、地、生一体化”生态效益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和森林植被地图绘制工作;加强野生动植物、入侵生物等生态监测,摸清生态资源本底;用好监测数据,针对短板缺陷精准发力,确保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2035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生物多样的生态系统,“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功能基本形成。